国运禄位主体是华国,其后一般都是“国际永固,繁荣昌盛;人民康乐,世界和平”,不同地方供奉文字会略有不同。
国运禄位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当时的朝廷也会对供奉的寺庙或道观不定时捐赠香火钱用于修缮国运禄位。
本来这项传统一直延续,可是从清末开始动乱不断,后来又战争爆发,不少寺庙道观在此期间遭难,僧人道众死伤颇多。
直到建国之后,全国百废待兴,寺庙和道观同样如此。
几家大观的观主相约,商定成立道教协会,将全国诸多道众整合。一方面互帮互助修缮道观、完善道教传承,另一方面也集道教一点力量,为国家复兴尽一点绵薄之力。
可是要成立道教协会,首先要将全国的道观都联系起来,否则道教协会就只是一个空壳,没有任何意义,更别谈助力国家复兴了。
于是几位道长决定先想办法联系统计全国的道观。
不过事情并不像起初几位道长预想的顺利,这第一步,就花了29年。
建国后刚刚将通信常态化,但是这是极其重要的大事,几位天师不可能寄希望于不知道能否送达的信件,都偏向于分方向去一座道观一座道观的跑。
而那时交通远比现在落后得多,几人本来计划5年把所有道观跑完,可是世事哪能如意?
建国初期,全国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自己都处于刚吃饱的程度,哪有多少多余的闲钱为道观添香火钱,几位道长出行的经费就成了问题。
就算花了更多时间攒够了出行的路费,也因为他们手上的资料是民国时期留下的残本,经常遇到地名变了或是地址不详的情况,他们到了记录在案的地方往往需要盘旋打听很久,才能找到道观。
经费和寻找时间就这么呈指数攀升,然而找到的道观也只是一个开始。
道观是否被损毁?如果损毁了还有没有再修缮重建的必要?还有没有道友在守着道观?已经离开的道友又是否愿意回来?等等问题都需要他们到了当地才能知道和处理。
预计半年盘点完一个省的道观,结果位道长一联系,发现1年大家甚至都没有完成一个地区的盘点。
本来几位道长还互相安慰这是细水长流的工作,着急不得,慢点就慢点吧,没想到紧接着又是那段特殊时期。
在那段时期里,“四旧”和“四害”一样,人人得以诛之而后快。
对于道观和寺庙这种叠加了“封建迷信”的buff,更是需要坚决“破除”的。
这样的情况下,没人敢顶风渠寺庙和道观参拜。僧人和道众为了自保,也只能关闭山门,几乎与世隔绝,希望能降低一些存在感。
断绝了香火,他们只能靠种菜自给自足,本就清苦的日子更加难捱,不少人受不了都选择了还俗。
若只是闭门不出、日子清苦些,倒还能熬过去,不过“破四旧”的风暴还是吹到了道观和寺庙。
在始料未及的狂风暴雨中,甚至创下一个城市就有600多座道观、寺庙被损毁的纪录,有的甚至遭受的是灭顶之灾。
不过再疯狂年代也有清醒的人。
其中一位道长的道观刚好在大城市,并且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建国初期还被领导人亲自光顾过。
于是在那群红色卫士即将冲破山门之时,当地顶尖学府的学生及时出现,向对方提出“这是文物,你们不能打砸!我们要辩论!”的要求。
在当时,“大辩论”是斗争的一种时尚形式,那群红色卫士根本无法拒绝,而学生们也不负众望,据理力争,赢得辩论,并引起当地政府重视,最终保下了道观。
这次辩论更是“一战成名”,在全国掀起了一股保护文物的小高潮,这才让各地道观、寺庙等免受更严重的打击。
经此一事,几位道长担心那份残卷的安全,也不敢继续联络道观,但也不愿放弃。
几位道长把那份残卷和辛苦走访得来的资料,找了一座空墓,藏进了墓中。
然后定下一个扫墓的日子,每年约定至少来此面见一次,互通有无,再顺便看看墓中东西是否安好,互相鼓励着,继续坚持。
不过几位道长年龄都不小了,十年间的见面,熟人越来越少,却慢慢加进来一些新面孔。
就这样,熬过了那十年,在一切渐渐恢复正常之后,道教协会也初见雏形。最初组建道教协会,五位尚在人世的道长,也成了天师。
而当年离开道观的一个小道士,在动荡年代中竟然意外从政,仕途一路顺遂做上高官。
他还在道观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观主一直在道教奔走努力,自己当年不懂这份坚持和初心,所以才选择离开道观。
可是自己面前出现道教协会申请成立的文件时,看到自己曾经观主的名字,曾经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对印象中出奇执着的观主有了好奇,决定和观主好好聊一聊,为什么那么执着于道教协会。
当他从已经是现任天师的口中听到,原来他们从那时就已经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复兴尽力的时候,大受感动。
于是在高官的大力帮助下,道教协会成立得非常顺利,也获得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支持。
因为政策的支持和交通更加便利,再加上越来越多道众的加入,全国的道观在3年内已经全部登记入册,道教协会也终于有了一份完整的道观分布图。
重新供奉国运禄位的事也终于被提上日程。
只不过,怎样供奉国运禄位才能对国运有所助益也是令几位天师头疼的事,于是他们想到了张家。
虽然张家是独立于道观存在的家学,但是因为同属道家,历来都与正统道教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在道教协会成立初期,沐泽家同样处于明哲保身的情况,对于道家的困苦有所耳闻,但也只能捐赠些物资,以及贡献些自己所知的情况。
不过因为沐泽家学实力实在雄厚,道教协会在完善道观分布图后第一时间就联系了张家,与张家一同商讨布局国运禄位之事。
当时沐泽的爷爷刚接棒家中传承,应邀前往,与五大天师开会商议了整整3天,终于定下了国运禄位的方案——四神聚灵阵。
在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而道教,则把“四象”与“四兽”相结合,融入了五行和方位,以不同颜色代表,形成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众所周知的四神。
但是很多人只知四神,不知四神其实还对应了五行,东方青色为木,西方白色为金,南方赤色为火,北方黑色为水,中央黄色为土,中央位其实还有一个四神之长——黄龙。而四神的存在,就是为了守卫中央位的黄龙。
四神聚灵阵,正是通过在全国地图上请四神,镇守四象,聚灵中央,以灵养龙,才能滋养国运。
沐泽爷爷和五大天师其实在会议一开始就定下了四神聚灵阵,只不过六人在具体布置阵法的位置上争议很大,迟迟无法敲定,才让会议整整持续了3天。
最终,几人定下的方案是:玄武拱北,朱雀峙南,青龙蟠东,白虎踞西,引四方之气,汇聚中央。再配合天罡五行阵,将四神的神气融入国脉五行,调节国运之气。
不过这样的大阵因为布置范围很广,其实很难看管,万一被有心之人看破,稍做手脚,可能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大事故。虽然布阵很重要,但是如果风险甚至超过了收益,这绝对就是一项不合格的投资。
讨论进入僵局时,沐泽的爷爷提出一个想法:禄位分身。
以整个国家为单位布局四神聚灵阵,定下具体方位后还需要选定具体的城市作为方位中心点,再以该城市为中心,链接其他城市,布置该方位的四神聚灵阵。而各城市内部,同样需要在具体道观布置四神聚灵阵聚灵引灵。形成小阵为城市聚灵,城市为方位聚灵,方位为中央黄龙聚灵的大阵格局。
具体选定哪个城市作为方位的阵眼,才是这个四神聚灵阵最重要也是最需要保密的事。
但问题就在于,哪怕将布阵的手法限定在开会的6人中,只要有懂四神聚灵阵的人,由小到大推算,即可推算出阵眼,毁掉整个法阵。
当时本就国力羸弱,虽然这四神聚灵阵只是“聚灵”,对国运也只是略有助力,并不能逆天改命。但就怕有人趁你病要你命,确实不防不行。
而沐泽爷爷提出的“禄位分身”说来也简单,就是对寺庙和道观都开放设立国运禄位。只要超过100年历史,无论寺庙还是道观都能申请设立国运禄位,然后由道教协会统一审核发放。
而发放的这些禄位,只有部分是经过五位天师“加持”过的特殊禄位,其他都是普通的祈福禄位。
两种禄位乍一看并无不同,但经过“加持”的禄位,在四神聚灵阵启动之后,便能连线成面,形成小阵眼。
而其它普通祈福禄位作为障眼法,则能很好的保护真正的禄位。毕竟光是一个方向的布阵方法何止千百种,有了这样的禄位分身,即使精通四神聚灵阵,也不一定能解阵、破阵,至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
于是在全国各地不止道观,连寺庙都供奉了国运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