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林安澜也没追问下去,即便是面对休沐回来的林智林易也没再提这件事。
她想了想,决定还是在学堂里再待上一两年。
娘说得对,这个家里不能一个人都没有,家里的一应事务要有人管,还有织缎坊需要照看,离不得人。
她若是也去了书院,家里就剩娘和时不时要外出的爹,也太过孤单寂寞了。
考虑到自己现在的年纪,就算是村里学堂的学生都普遍比她大,跑到都是十几岁少年的书院里,太惹眼了。
另外,现在村里的学堂女孩的数量也渐渐多了起来。
原本加上她和任先生的外孙女薛善怡,只有六个女学生,去年夏天新增了一个,过完年又多了三个,达到了可观的两位数。
说起原因,当然是和村里人现在生活更好了有莫大的关联。
不只是女生的数量增加了,男生也多加了十几个。
按照这个比例来说,女生还是很少。
但能多一个就算是进步,林安澜对此很欣慰。
从织缎坊能赚钱开始,吴月皎和周佩宁就在年终为女孩们设立了奖品。
春节放假前学堂会有一场考试,依据考试的成绩排名,女孩中的前六名都能得到一份丰厚的奖品,如果在全班所有人的排名下能获得前十名,还有额外的奖品。
第一年因为只有六名女生,所以人人都拿到了一份奖品回家。
二斤羊肉,一匹细麻布,两双棉鞋,四包县城里才能买得到的糕点。
这些东西农家人都能用得上,而肉和糕点更是平日里不常吃到的,还真有眼皮子浅的因为这几样东西就把闺女送到学堂里来了。
能考到全班前十名的奖品更是珍贵,半斤红糖,半匹生绢。
红糖虽精贵,也有那心疼女儿媳妇的人家也会在她们生产的时候买上一点,可生绢实在不是农家人能穿的料子,干活容易划破,还不好补。
学堂分了大小班,那些学了几年的在另一个班级,小班这里人最多,但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只除了林安澜这个用成年人芯子作弊的。
林安澜无疑是第一名,当奖品发到她手上的时候还颇为不好意思。
问心有愧啊!
但她也不能说不要,因为没有理由。
让女孩拿了第一名,男孩们有点抬不起头,但接受还算良好,因为林安澜是林家的孩子,他们觉得她聪明读书好是正常的。
但前十名里除了林安澜还有两个女生就极大的刺激了他们。
大家都是同龄人,从小一起长大的,但在家里的地位可差多了。从小被潜移默化灌输女孩是草男孩是宝的观念,男孩们打心眼里觉得自己比女孩强百倍的。
可就是他们看不上的女孩竟然也比班里大多数男孩考得好,他们不能接受。
林安桃这次非常争气得考了第三名,排在她前面的男生还是任先生的外孙子薛善和。
在林安桃看来,她虽然没有拿第一,但是赢过了村里所有的男孩就是最大的胜利,足以吐气扬眉。
下学后林安桃站在座位前,她的堂兄弟和亲哥哥围过来,羡慕地看着桌子上堆满的东西。
“桃丫,我帮你拿。”林安桃的哥哥只比她大一岁,两人经常一言不合就吵架打架,伸出手说道。
林安桃制止住他,生气道:“我说了多少遍了,我叫林安桃,别再喊我桃丫了!”
哼,这个哥哥,就会专门和她作对。
二堂哥开口道:“好,安桃,这么多东西你拿不完,我们帮你拿。”
林安桃仰起头道:“那你们可小心些,别弄脏了。”
几个哥哥答应下来,分着帮她拿了。
那边得了第八名同样一大堆东西的赵芝则和她哥哥分着拿完东西,见状朝她笑笑。
课间林安桃和她说过,凭这些奖品,她今天就能成为家里的小霸王。
林安桃空着手走在前面,几个哥哥拿着她得到的奖品跟在后面,从另一间教舍出来的大堂哥见状问起来。
林安桃得意仰头却不说话,几个哥哥七嘴八舌地解释道是妹妹得的奖品,除了女生都有的外还得了全班第三名的奖品。
大堂哥自然很惊讶,林安桃颇为傲娇地回了家。
家里人都在,林安桃如愿以偿得看到了所有人惊异的神情,爷爷和大伯母还对她夸了又夸。
族长觉得林安桃是真的不错。
大孙子不算在内,他多上了几年学,进度不一样,小孙女在上学的几个孩子里年纪最小,却力压所有哥哥,足以证明孙女不比孙子差。
紧接着族长就有些惋惜了,这要是个孙子多好啊!孙女又不能考学做官,就算读了几本书以后能嫁个好人家,终究不如自家能得的好处多啊!
当然,这只是族长的内心活动,并没有表露出来。
让林安桃惊讶的是,她娘竟然转性子了一般,虽然没直接夸她,但做的事比夸她还要不可思议。
她拿回来的那半匹生绢,她娘竟然小心翼翼地提出要为她裁一身衣服。
这些东西虽然是她的奖品,但到了家里就是全家的,向来是由爷爷奶奶分配。
那两双棉鞋是她的尺寸,别人穿不了,只能归她,但其它的她本以为也就吃的能进她的肚子,顶多用麻布给她做身衣服。至于生绢,当然是直接卖掉换钱啊!
所以她娘这么说的时候,林安桃的嘴巴不受控制地张成了圆形。
她娘这是什么情况?被附身了吗?起初还不乐意她去读书呢,后来主动给她缝书包、给零花钱就不说了,现在竟然要把这好料子给她做衣服!
林安桃奶奶还有些不乐意,这么好的料子就算不卖钱也应该给大孙子做衣服,现在大孙子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了,也应该有身体面的衣服。
但族长想了想就同意了。
这料子是浅青色的,林安桃和大孙子都能穿,料子也够,就一人做一身。
林安桃丝毫不心疼被分给大堂哥的那点料子,反正她就能用那么多,剩下的也到不了她身上。
何况大堂哥对她还算不错,她就不计较了。
林安桃不在意,大堂哥就有些复杂了。
没想到,他头一回穿这么好的料子,是沾了堂妹的光。
若说林安桃的娘李氏为何从最开始的不愿意让她去学堂,到现在的转变,还是和织缎坊有关。
李氏和妯娌以及两人的婆母是织缎坊最早一批的织工。在织缎坊做工,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有专门的小炉子烧水喝,比在家里强多了。
一群女人坐在一起干活,嘴巴也不闲着,东家长西家短的聊八卦。
一次被周佩宁听到她们在说村里某家的不是,觉得这样下去影响不好,还容易分神出错,想要直接立个规矩禁止她们谈天。
吴月皎也同意这样做,只是随即又想了个主意。
她们正为学堂里女学生数量太少而发愁,这或许是个好机会。
爱说话是吧,那就趁歇息喝水的时候说。
吴月皎派了个能说会道的婆子,在大家中途休息的时候讲几个故事,内容是女人们都爱的家长里短。
村妇们没见过多少世面,对婆子讲的故事很感兴趣,听完就讨论起来,这时候婆子再适时引导,潜移默化地就将女子读书好处多多的观念植入到众人的脑子里。
李氏听了故事,见大户人家都这么做,也有心效仿,心里就不太排斥小女儿读书了。
再加上李氏的妯娌林安桃的大伯母汪氏极为赞成家里女孩读书,也时不时和她说要让林安桃好好读书的话,她的观念悄然转变。
汪氏算是远嫁来的,娘家在另一个县下面的村子。汪氏能干,名声传得远,被发愁大儿子婚事的族长机缘巧合之下听说了,多番打听之下决定向汪家求亲。
族长家里条件不差,汪氏也觉得族长大儿子不错,这门婚事也就成了。
因为自己比家里兄弟聪明能干,汪氏从不觉得女子就比不上男人。
村子里办学堂还收女孩的消息传到她耳朵里,她先是高兴,后来就是郁闷。
她唯一的闺女怎么就没赶上好时候,这学堂要是早两年办成,她说什么也要把闺女送进去识几个字。
对有机会还不乐意让两个闺女去的李氏,汪氏是恨铁不成钢,但那不是她的亲闺女,她说了也不算,好在林安桃主意正,非要去读书,这才算是好受些。
包括表妹家,原本没想到要送赵芝去学堂的,也是她劝说之下改变了主意。
总之,织缎坊在学堂入学女孩人数上作用很大。
一是改善村民经济条件,让他们有余力供孩子读书;二则是改变大家的观念,让他们不再觉得供女孩读书是无用功。
学堂里男孩们眼馋女孩有奖品可以拿,林易便也设立了奖项。
年尾的考试前八名便有奖品,不分男女。
此奖项一出,男孩的压力就更大了,以往奖品只有女孩有,不管考得好不好他们都没东西,但现在不一样,若是不拿点奖品回家,少不了一顿数落。
而且,去年的前八名女孩就占了三个,今年若是还让她们占三个,男人的脸面要放在哪里?
于是,学堂里的氛围陡然紧张起来,任先生明显感觉到学生们上课更加认真了,不由暗叹,奖励制度确实好用啊!
男生们努力,女生也不遑多让。
珍惜来之不易学习机会的她们本就是学堂里最用功的一批人,见平日里懒散的男生都开始认真了,更是比往常更加用心。
对此,已经放平心态的林安澜毫无节操地表示,认真学吧孩子们,但你们只能勇夺第二,因为第一的宝座还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