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非凡小说 > 帝王录 > 第7章 Chapter 7. 家奴矫诏

第7章 Chapter 7. 家奴矫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大唐太和年间,宫闱朝堂,风云诡变,恰似沧海横流,尽显世事无常。

公元 826 年,李湛君临天下,然幽州之事,久为忧患,困扰他已久。李湛秘密召见裴度,共商应对之策,意在主动施为,谋定而动,即便不能除朱克融之患,也能略施惩戒,以儆效尤,使诸藩镇知敬畏,敬皇权。

李湛以国库空虚、财用匮乏,且朱克融乃朱滔之后,其心不忠为由,赏赐给幽州将士的四季衣物较往年少了大半。朱克融果然中计,派了副使杨文端入朝面圣陈情。杨文端入朝后竟口出狂言,悖逆犯上,直言圣上不惜大兴土木,修葺东都行宫,也不愿犒赏各州将士。此言一出,举朝震惊,此等犯上之举,实难宽宥。杨文端入朝面圣非但没能为幽州将士求得恩泽,自身也落了个流放荒裔的下场。自此,坊间流言四起,皆言圣上对各地藩镇久怀不满,恐将有整饬之举,顷刻间,天下拭目,风云似变。

同年五月,幽州惊变。朱克融的部将李载义举兵叛乱,朱克融被杀,其子也遭屠杀殆尽。李载义是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后,与李湛同宗同源。加之朝臣的力谏,李湛便封他为武威郡王,授卢龙节度使,以安幽州之局。自此,李湛隔山打虎之举,初见成效。

李湛隔山打虎初见成效的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入十六宅,彼时,李怡正在十六宅的一棵歪脖子柳树上闭目养神,听闻此变的他差点从树上跌落。小欢子依旧喋喋不休,李怡却心惊不已,暗自思忖:“师父与皇上的权谋之术,高深莫测,藩镇易主,莫非是想揽天下之权,成中央集权之势?”

午后,李湛来看他,说此事自己只是暗中推波助澜,没想着能成,结果却异常顺利,恐怕背后有更大推手。李怡面沉如水,只道:“幽州之事,恐怕只是开始。”

李湛蹙眉,也大概猜到了那个推手是谁,不禁叹息:“水云间之势,竟如此之强了?”他本想为紫嫣报仇,未曾想还没来及动手,居然有人先动了。

李怡顾左右而言他:“近日,陛下频传信于蓬莱,所为何事?”

他与蓬莱传信是秘密进行,没成想李怡也知道了,于是怅然道:“皇祖母怎么老是这样?”

李怡叹息一声:“太皇太后知陛下无意于皇位,也任你肆意胡闹,未加苛责,或许陛下离解脱之期不远了。”

李湛曾师从蓬莱幽魂派,李怡虽然知道,却未曾见过他师门的任何人。如今看来,幽州惊变,也少不了幽魂派的手笔。他这解决了幽州之患,然后就要走了吗?李怡瞥一眼躺在自己身侧,

闭目养神的人,心中颇为不舍。

其实,他一直想找机会彻查董淑妃与刘克明私通的事情。但内忧外患,他便将那件事给搁浅了。后来,李湛还与蓬莱师门来往愈加频繁。从那时起,李怡便明白,他已经在谋划离开的事宜了。

李湛在皇位上呆了两年,嬉游无度。其间染坊工人暴动作乱,李怡原以为经此变故,他会有所收敛,岂料其行径愈发荒诞起来。

右神策军中尉刘克明在其登基之初,颇有功劳,所以每逢拔河比赛,李湛皆袒护右军,在天下人面前,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幼稚、任性没原则的皇帝。可每每事毕,李怡总能从他眼中偷瞄到幽芒与疲惫之色。

后来,董淑妃与刘克明私通之事,传得宫闱人尽皆知,李湛也没改其游乐之心。再后来,李怡也渐渐明白了作为少年帝王的苦楚,连起用老臣,都像鼠窃狗盗一般暗中行事,这让李怡觉得甚是窝囊。李湛想要走,想要摆脱这困境,也在情理之中。再者,整个水云间也在装聋作哑,大概是太皇太后也有放人之心。

时光飞逝,春去冬来,李怡都快忘了李湛可能要走的事情。一日,两人在后山秘谈回来,刚好撞到了董淑妃和刘克明在御花园亲亲我我。李怡怕他难过,便急忙强制引了他离开。但李湛可不是那种任人欺凌的性子,次夜猎狐,李湛便弯弓搭箭,故意射中了刘克明。刘克明心怀鬼胎,知道事情已经泄露,遂惶惶不可终日。

其实,李湛本想取其性命,念及自己将要离开,董妃孤苦,难得有真心相待之人,于是才留了他一条性命。但是,刘克明却不知李湛的苦心,已经在着手谋划除掉他的事宜。

刘克明想要除掉李湛的事情很快传到了李怡耳朵里。所以他便跑去问李湛的想法:“皇上,董淑妃之事,你真不打算处置吗?那可关乎你的名声。”

李湛笑着回答:“皇叔连朕射风流箭都不管,朕为何要在乎那些身外之物?”

言罢,李怡被惊住,方才明白他当初射风流箭并非玩乐,而是有深意在其中。于是挠了挠额角,干干道:“怡以为你只是爱玩。”

李湛被气笑:“呵,爱玩?朕于皇叔心中,竟如此不堪?”

李怡尴尬的直扣手指,更要命的是,他来之前,已经知会过太皇太后,说要处理董妃。

两人正说时,太后身边的梁守谦来了,说太皇太后和太后都等着李湛回话。

李湛看一眼李怡,然后转向梁守谦问:“回何话?”

梁守谦说:“处理董妃之事。”

李湛叹息一声,下了逐客令:“去禀祖母和太后,就说朕自有定夺。”

太皇太后和太后涉入,便已无善终可能,李湛只能另寻他法。同年十二月初八夜,李湛大张旗鼓地率众猎狐,并在两仪殿设宴,且故意让人放消息给董淑妃。意在探其真心,但结果令他心寒。最后,他决定在走之前诛杀刘克明一族,并让人将董妃换出宫去,带在了身边。因为,他不带走,落到太皇太后和太后手中,只能是死路一条。

宴间,李湛以衣服被茶水打湿为由离席。李怡觉得事有蹊跷,因为当夜李湛只带了一众太监和他,并无其他亲王皇子相伴。

他想着,便以出恭为由离席,去寻李湛,无果。等他回来,刘克明已手持明黄圣旨,立于殿门之外。

李怡顿感不妙,他推开刘克明疾步入殿,只见李湛躺在血泊之中奄奄一息。李怡非常慌乱,没有细察怀中之人,满嘴喊着:“湛儿,不可有事。”然后背着李湛急奔太医院。

刚好是张太医当值,李怡便不再装傻,而是命人挡在院外,然后让张太医紧急施救。太医院外,乱作一团,刘克明挟持了李湛身边的数名宫人,带着亲信与梁守谦的神策军混战,血溅宫墙,杀声彻夜。然而李怡已经无暇顾及此事,唯盼能救活李湛。但人力难挽天命,张太医最后带出来的话是:帝已薨。

彼时,两仪殿已成修罗战场,血流成河。刘克明亲兵与枢密使王守澄的神策军胶着厮杀,难分胜负。太皇太后郭碧云早知绛王李悟的野心,也知道其背后主谋是杨贤妃,所以一再容忍,未曾想,他们竟然真敢作乱。

刘克明与董妃的私情被传开之后,本就惶惶不可终日,加上贤妃母子拉拢,他便决定铤而走险。没成想,事情比较顺利,李湛已死,他便趁乱宣布假诏,迎了李悟入宫。但双方势均力敌,战斗一直胶着,刘克明和李悟等人被迫退守两仪殿,外围仍由郭碧云的势力在控制。

郭碧云见状,连夜宣裴度与郭钊入宫觐见。

王太后出自世家,一身戎装准备就义,突然见有人撑腰,便怒斥:“无耻家奴,湛儿年轻力壮,何来遗诏?”

郭钊凝眸片刻,见郭碧云点头,便开口道:“娘娘莫急,臣闻陛下日前与宫人戏言,若其不在,便立‘江王’或‘绛王’,但具体是哪位王爷,臣却不知。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事已至此,臣以为江王李涵具经天纬地之才,可迎为新帝。”

王守澄见状便问:“何不立先帝之子成美?”

裴度说太子年幼,不堪大用。

郭碧云闻言,瞬间眉头紧锁,她自然明白裴度的担忧。李成美年幼,好掌控,若为帝,阉党便可挟天子以令诸侯。自此,王守澄等人的野心也昭然若揭。

郭碧云思忖片刻,当机立断道:“哀家久居朝堂,岂惧刘克明等宵小?传令,迎立先帝之弟江王李涵入宫,违者杀无赦。”

王守澄在宫里摸爬滚打多年,自知目前自己手中势力不及水云间和郭钊的飞龙卫,还不如卖郭碧云等人一个好处,于是带头跪地道:“太皇太后圣明!”

次日,太皇太后令左、右神策及六军飞龙卫攻入两仪殿,刘克明遁逃,绛王与杨贤妃自缢身亡。

绛王与杨贤妃,本有婚约在身,奈何命运弄人,杨贤妃被家族送入东宫为妃,但她在李宥那儿并不得宠,遂移情于旧爱李绛。李绛痴情,受了贤妃蛊惑,便一心想为她争个皇后之位,终至身死也未能如愿。

李绛被杀那日,大雪纷飞,长安一夜入冬。鲜血染雪,很快凝为血红冰渣,仿佛忘川河畔开遍的曼珠沙华,自丹凤门绵延至两仪殿。李绛在雪地里艰难地爬行了数丈,血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印子,但很快被新雪淹没。身为亲王,本可免死,但他为了贤妃,放弃了生的机会,一直不肯降,直到力竭倒下。他挣扎着最后几丝气,爬到了贤妃身边问她:”雨言,本王践诺,今已无憾。”

贤妃气若游丝:“王爷何苦如此,向太皇太后服软即可。”

李绛黯然一笑:“本王既然生不能与你同枕,那就死与你同穴。”

贤妃一直在求郭碧云放过李绛。

郭碧云当年与舒王错过,抱憾终身,见状便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二人既情深如斯,哀家成全便是。”说罢,便示意李涵动手。李涵年幼,剑下之人又是自己的皇叔,所以于心不忍,手中的剑始终难以落下。

萧淑妃见状,厉声道:“动手!”言罢,亲自握着李涵的手,刺向李绛,那一剑,杨贤妃以身挡剑,血溅当场。李绛见状,抬颈撞上剑锋。

“皇叔 ——”李涵惊呼,墩身想为他止血。

李绛抬手揉了揉李涵那稚嫩的脸庞,哄道:“乖,莫哭,做个——好皇帝。生在帝王家,莫要动情。”言罢,溘然长逝。

郭碧云只冷眼旁观,最后说了句:“厚葬。”

李涵觉得太皇太后等人太过冷血,哭着问:“皇叔也皇爷爷的子嗣,皇祖母于心何忍?”

郭碧云看一眼萧妃,疲态尽显道:“哀家若如皇上一样遇事便哭,早死了千百回了。”

宫变暂时告一段落,但余孽还未肃清。宫中有传言传出,说是刘克明投井自尽了。但李怡得到令狐询的线报,说刘克明偷梁换柱已逃出宫。于是便提剑去追刘克明。

这是李怡二度杀人,也是唯一一次白天杀人。神策军赶来时,刘克明已被他剁为肉泥。众人见状上前劝阻,李怡才停下。自此,傻王名震天下,皆传傻光王怒斩刘克明于长荣道。

李怡此时方觉自己失态,李湛死了,自己真的几近癫狂。他常常在想,那些曾经的有的没的,他要是能回应他一次便好。

是夜,没有太后懿旨,也无水云间密令,他仅凭傻光王之名,孤身血洗刘家,刘克明一家300余口,无一人生还。

郭碧云闻言,便派李涵前去收拾残局。李涵带着兵马赶来的时候,见李怡仍然在杀,于是忙下马去拦。

李涵身著银色战袍,显然已登大位。李怡看着满脸稚气未脱的孩子,仿佛看到了李湛,他上前抱着那孩子哭到几近昏厥,嘴里一直念叨着——湛儿。

李涵见状哭着道:“皇叔,你莫要吓朕,皇兄已经不在了。”

李涵将剑扔到一边,哄了很久才将人哄好。他本以为李怡会念及他的好,怎料李怡只胡乱擦了眼角的泪,冷声说了句“回吧”,便率先转身离去。

回宫后,李怡不吃不喝在李湛灵前跪了三天三夜。

南希觉得,大家的傻子皇叔这下真的疯了。

第四日,小欢子来找他,告诉他说郭碧云和李涵花了很大功夫为他善后,李怡方觉自己癫狂过甚。他抬眼看着那笼罩在烟雾后面的棺木,喃喃骂道:“骗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