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非凡小说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22章 制酱

第22章 制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为了照顾更多的贫苦无地户,县学规定每家租种学田的上限是二十亩。

人口稍多的佃户都是顶格租,十几亩的也有,但全村租种低于十亩的除了黎仁诚,就只有一户姓于的人家。

于家一共五口人,女主人于氏带着四个孩子,大女儿于秀儿十五岁,二儿子于超十岁,还有对六岁的龙凤胎。

据说这家男人在于氏怀着龙凤胎那年出门经商一直未归,到如今几年过去了依旧生死不知。

龙凤胎都没见过自己亲爹,出生之后连大名也没起,只按排行被叫做于三娘和于四郎。于氏一个人没有生活来源,就带着孩子求到县学租种了八亩学田。

今年春季雨水少,还剩几天就要麦收,佃农们都忙着再给麦子浇次水。平时都是于氏带着大女儿去田里忙,让儿子在家看着两个小的。

今日一早有些特殊,于氏和大女儿出门前再次叮嘱于超:

“去到黎秀才那里要认真干活儿,看好弟弟妹妹莫要淘气。”

于超听完认真点头,牵着弟弟妹妹向娘亲和大姐保证自己会努力干活儿不偷懒。

半刻后,于家兄妹和虎子、牛娃、小花以及村中几个差不多大小的娃娃一起出现在秀才院,听小头头画砚布置今日的工作。

“这是西红柿,像这样红的,不论大小都可以摘,绿色和半红半绿的都不摘。”

画砚举着右手的西红柿向他们边展示边指示,说完又摊开左手的红辣椒严肃介绍:

“这个叫辣椒,也要摘红的,绿的黄的还须继续长。摘这个要特别小心,若是揪坏了就捡回来,千万不要吃,这辣椒甚辛,十分烧嘴!”

十几个孩子手里都提着自家的篮子笸箩,按大小个儿围着画砚站了半圈,个个听得频频点头。

程颂站在旁边看得直乐,想着回头一定提醒画砚把这场面画下来,太有意思了。

农忙期间县学给学子们放了一月农假,预考也要等五天后才出成绩,正好现在西红柿和辣椒挂果都多起来了,程颂打算抢在麦收前制出一批酱来。

五月麦收是家家都忙的大事,怕这段时间忙不过来耽误制糖,吴婶子母子和孙大夫妻俩最近都在赶工。

制酱的活儿必须再雇人,画砚主动请缨问少爷有没有他能干的。

制酱的调料需要自己配,洗切熬煮还是像吴婶子这样的主妇更合适,程颂就把采摘的活儿承包给画砚了,让他可以邀请牛娃虎子他们一起干,预估大批的采摘一两天就能干完,工钱就定了个每人八文钱,且包吃。

听说可以组队把画砚高兴坏了,根本没仔细琢磨“牛娃虎子他们”能“们”多少人,更忘了替他家少爷省钱,扭头就把村中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全通知了。

这群孩子里唯一比较特殊的就是于超。

别人家这么大的孩子只要爹娘同意就能来了,即使家里壮劳力都去下田干活,也有女眷留在家中做饭看孩子,只有于超家没有大人在。

他娘和大姐会一早把饭做好,中午回来热热吃,下午再去田里继续忙,两个小娃娃都得于超负责照看,他想来秀才院干活儿也没地方寄存弟弟妹妹。

程颂听吴婶子说过他家的情况,对于于氏这样的母亲也很佩服尊敬,直接特批了两个名额,让于超可以把弟弟妹妹都带上。

现在那两个小萝卜头正混在队伍里昂着脖子听队长安排任务呢。

黎仁诚这几天除了给田地浇水,还和石头一起又在隔壁院子砌了两个炉灶。

上次程颂拜托他去县城买铁锅,现成的锅都与灶房里原有的大小一样,黎仁诚买了一个应急,又在铁匠铺定制了两个大号的。

大铁锅八两一口,贵是贵了些,但最近熬糖的效率也高了不少,要不是人手有限,一天熬个四五十斤也不算难事。

现在程颂要制酱,熬煮的活儿更多了,提前多砌两个炉灶免得不够用。

院子里这几百斤的辣椒西红柿,他们三人合力一日也就摘好了,可程颂偏让画砚带着一群孩子把它抻成两三天的工作量。黎仁诚不用问也能猜到他的心思,知道程颂是在拐着弯给佃农家添些收入。

“也不全是。”

程颂从堂屋搬出两个矮凳,又取了几个箩筐放在院子里,拉着黎仁诚和自己一起坐等验收采摘成果。

“佃农村虽离县城不远,却与外界少有往来,孩子们整日不是随着爹娘种地做家务,就是聚在一起爬树玩泥巴,三十几户人家一个读书的孩子都没有,只等着长大继续种田或去外面寻个活计。我能让画砚改良籍考科举,却还无力让这里所有孩子都多条出路,一同摘果子也只是想让他们多些不同的回忆,就当上两天劳动体育课吧。”

黎仁诚自然没听过劳动体育课,不过程颂的意图他似是懂了……

“这果子比我手还大。”

“这个西红柿真红。”

“那个别动,下面还绿呢!”

“哥哥,这个能摘吗……”

……

小孩音量高,一群孩子连说带笑闹得秀才院里乱糟糟的,但喜静的黎仁诚却丝毫不觉烦躁,只想着若是自家人在此,三弟也定愿与这些孩子一起摘柿子。

第一批摘回来的西红柿都是大个儿的,程颂挨个捏了捏挑出半盆软乎点儿熟透的,让画砚召回采摘小队随便吃,不让吃的采摘那还叫采摘吗?!

干着活儿还得好奇果子味道,好奇还不敢偷吃,程颂干不出这么折磨幼苗的事,都回来先吃饱了再劳动!

和画砚第一次啃柿子一样,小队员们也都被西红柿惊艳了味觉,吃过之后干劲更足了,都是瞅准了又红又大的果子下手。

程小郎君说了,中午还要用这果子给他们炒鸡蛋吃,必须摘好的,留着那些绿柿子好好长,长大了他们再来摘!

这一日,除了早上随便吃柿子,小队员们还经历了生平第一次敞开肚皮吃白米饭!

香喷喷的白米饭浇上酸甜可口的西红柿炒蛋,孩子们比家中爹娘更早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小院中的辣椒西红柿还没摘完,他们已经开始期盼明年的采摘节了。

摘完这批取了种子就要继续种,三四个月就坐果,秋后就能摘了,哪用等到明年,程颂闷着不说,等着过几个月再集合给他们个惊喜。

采摘告一段落就该制酱了,程颂本打算自己配料,剩下的洗切熬煮就雇几个擅长做饭的婶子。

村中干活利落的年轻女子也不少,但他和黎仁诚都是十几岁的少年郎,须得小心避讳,别惹出些不必要的流言。

不过这一日看孩子们忙活的兴高采烈的,程颂决定把洗果子和取种子的活也包给他们,让劳动课的快乐多延续几天,而且同意让更小的孩子也参与进来。

洗果子和取种子都简单,小队成员中家里有弟弟妹妹的,只要能听懂大人说话,懂得干活前先洗手就行,大不了干得慢点浪费点儿,反正自己也不在意。

次日,迅速扩编的采摘队就在画砚的指挥下分成了两小队,一队负责清洗,一队负责掏种子。

洗好的辣椒西红柿送到灶房,由刀工利索的婶子切开去底,再送到院子里取种子。

周家人都忙着磨豆腐没空帮忙制酱,不过两个表哥还是抽空帮程颂磨了二十多个小竹片。

小队成员人手一个当刮籽的工具,好用还不怕伤了手。

头一批采摘的辣椒西红柿除了解馋的,剩下的一多半愣是让程颂制成了三种酱。

他先是用大概十份西红柿一份辣椒的比例做了一百多斤的番茄辣酱,其它的西红柿加糖制成了酸甜口的番茄酱。

大琞没有土豆,炸薯条就别想了,不过番茄酱蘸食做菜都不错,程颂不担心用不了,最后剩下的辣椒剁碎了加调料熬成了几十罐蒜蓉辣酱。

处理西红柿的时候程颂没敢用划十字浇开水的剥皮方式,怕把种子烫坏了。

去了籽的西红柿直接熬煮第一遍,黎仁诚种的这批西红柿没有过度浇水,口感十分沙糯,开锅没一会儿果肉就煮化了,关火晾凉滤去果皮再煮第二遍,之后就可以加料同煮熬制成不同种类的酱了。

熬煮好的酱全部趁热装罐,程颂让王止去县城的泥水铺子买了不少石灰泥,用作封罐不易裂口。

三种酱全部做好用了两日,干完活程颂不仅支付了工钱,还给每人舀了一勺西红柿辣酱,让他们带回去尝尝味道。

以前村子里只有吴婶子和孙家能尝到程颂做的吃食,这次制酱参与的孩子多,帮工也加了几个,几乎大半个村子都尝到了秀才院的辣酱。

村里人也不会多想辣椒西红柿是什么新鲜作物,只知道这辣酱吃起来特别香,孩子们回来都说了,不会用酱做菜也没关系,直接蘸饼子就好吃!

几百罐子的酱是做好了,自己肯定吃不完,但怎么卖程颂还没想好,也暂时顾不上想,公布预考结果的日子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