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知秀此时还搞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妹妹去了一趟魏家食肆就多了一条要求会做饭的要求,曹知丽只道以后带他去了就知道了。
如今快要过年了,各家各户都忙碌了起来。置办年货的,清扫家里的,一家老小的衣裳鞋袜也得买新的,总之人人都忙忙碌碌的。
魏家食肆也是如此,在腊月二十五做完了最后一天的生意之后,就在外头挂了牌子,今年就不再开门营业了。
一家子不仅得把梧桐巷的魏家给打扫一遍,食肆里头也得各处都清洗一遍。于是大家关了门,就在里头烧了一大锅热水,倒了草木灰,一人拿了一块抹布擦了起来。
江婶子和魏阿娘在清洗大堂里头的桌椅板凳,拿了细毛刷子刷得干干净净。魏宜萱和魏宜芳将厨房里头的那些个锅碗瓢盆都拿出来擦了一遍整齐码好,然后四处墙壁上沾的油点子也拿铲子铲干净。
魏宜茂负责擦窗子和几处门,总之大家齐心协力忙活了一日,这才将食肆里头收拾干净。最后将食肆的门锁好,大家爬上了驴车,等到再回来的时候就是过完年了。
回到了梧桐巷的魏家里,一家子歇了一天之后又开始忙了。这家里过年要置办的那些玩意都还没没买呢。魏宜萱不乐意出去赶集了,就这几天大相国寺那附近肯定是人挤人。反正魏宜茂爱出去凑热闹,就让他干了驴车带着魏宜芳和魏阿娘一起去逛逛。
“给我买几朵新出的绢花,要那种颜色鲜艳的,有别的好看的首饰也记得给我买。再来些杏干果子,不要酸的。”虽说不愿去人挤人,可是想要的那些小玩意魏宜萱还是得让妹妹弟弟给自己带回来。买些新的头绳、簪子正好过年的时候打扮得喜庆一点。
魏宜萱呢,今儿下午准备在家做一些红糖糍粑,分送给那些老客户们。连那种礼盒的样子都在聂大山那里订好了。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上头的盖子可以用手推开,就算吃完了红糖糍粑,这个盒子也可以过年留着放心果子蜜饯。
如今过年正是吃年糕和糍粑的时候,卖货郎都挑着担子在大街小巷里叫卖了好几日了。可惜这种糍粑都是老大一块,硬邦邦的就算切下来一块也不大好看,做不了魏宜萱要的那种红糖糍粑。
所以还不如自己用糯米粉来做,将糯米粉一边加入温水一边慢慢搅拌,等到它形成一个柔软面团就可以了。之后就将面团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魏宜萱麻利地揪出一个个小面剂子,揉成了手指形状的糍粑。
之后就可以放入锅中慢慢油煎,煎到两面泛黄微焦就可以盛出锅。最后将红糖浆汁淋在上面就全部完成了。
一小碟子短胖粗圆模样的糍粑垒在一起,上面浇了足足的红糖浆汁,搭配在一起格外好看。这糍粑蘸着红糖甜丝丝的,想来小孩一定爱吃。
魏宜萱刚做了十几份出来,魏宜茂就赶着驴车满载而归了。驴车里头大包小包的装得几乎都满了,全都是各种玩的吃的。
魏宜芳逛了不少摊子,买了一堆鞋袜靴子、头花头绳、还有新出的钗环。魏阿娘买了几匹绒布打算自己缝个被面,还有几个汤婆子和大木盆。魏宜茂的就是各种新鲜玩具,就连风车、纸鸢和几种各式各样的炮仗什么都有。过了年好不容易玩一次,再加上他自己也攒了钱,魏阿娘就随他去了。
几人将驴车上的东西全部都搬到屋子去了之后,回到厨房瞧见了魏宜萱做的红糖糍粑,已经分成一盒盒的摆放在桌子上了。
魏阿娘不爱吃甜食,魏宜芳和魏宜茂尝了几块,既弹牙软糯又甜津津的,就是吃多了觉得有些腻。
魏宜萱拍掉魏宜茂再去拿糍粑的手,“这都是小零食,你一下子吃了一碟子当然会腻了!”哪有把甜食当成饭吃的。
魏宜茂嘿嘿笑了两声,又帮着两位姐姐一起给糍粑装盒放好。今儿做出来的几份就先送给梧桐巷子里的人家,这阵子开业之后就多亏了巷子里好多人家的帮忙。
比如这驴车就放在江家院子里,要不然自己家里头可就转不开身子了。再比如魏阿娘之前从丰年奶那儿抱的两只小鸡崽,如今还是放在丰年奶那鸡窝里养着,就怕没人在家给两只小鸡饿着冻着了。
魏宜茂拎着装盒好的红糖糍粑飞快地送到各家各户去了,第一个送的就是聂大山家里。这会他正带着小徒弟佟佑一起给几只小猫咪喂饭吃,见魏宜茂送红糖糍粑来了,还捧着自己做的盒子还怪有成就感的。
然后是关婶子、丰年家里、喜桃家里然后还有何婶子家里,其余的屋前屋后的邻居都各送了一份去。
这一会功夫,魏宜萱又带着魏宜芳一起做了一大锅出来,两人一个捏形状一个放锅里油煎,很快又做了几十份。
这一堆是送给在魏家食肆订盒饭的老客户,金桂巷、银桂巷、甜瓜巷和酸枣巷那一块。魏宜茂叫上赵丰年二人就赶着驴车又出门了。
家家户户都门户大开,大人小孩都在忙着洗洗刷刷,院子里摆得都是桌椅板凳在晾干,很是热闹。
魏宜茂和赵丰年二人拿着一盒红糖糍粑来送礼,见了张娘子、朱阿奶、蒋婆子还有陈大爷这些人,嘴甜地当下就开始拜早年起来。哄得几个老人家极高兴,临走时还带着不少果子、花生回来了。
这些人家里凡是经常订过盒饭的都有份,引得其余没订过的人家直咋舌,“前不久还瞧见这两小孩帮着铲雪,还让你们去喝热姜茶,这快过年了还给你们送这糍粑吃。”谈娘子凑过来吃了一块红糖糍粑,一吃就知道是那等好糯米做的,扎实又细腻的口感,不是随便的便宜货。
还有这红糖也怪贵的,竟然也放了这么多。谈娘子生性俭省从前没订过盒饭,觉得还不如自己做来的划算,可是瞧了人家都收了礼也怪羡慕的。
蒋婆子道:“你得空也能去那食肆里吃啊,不算贵,要不了几个钱。”
除了这一片,连小钱娘子一家也没有被落下。魏宜茂带着赵丰年去了,正巧碰见小钱娘子在巷子口井亭那一片洗衣裳。见魏娘子还惦记着给自己送年礼,小钱娘子一时更觉得这魏家要走动起来了。
小钱娘子拎着一大篮子衣裳回了家,想着到时候过了年正月里拎着点东西去魏家里拜个年。这魏娘子开的食肆生意好,自己家里也得多跟她来往交际,到时候指不定还能一起发财。
送完了订盒饭的这十几条巷子,魏宜茂回来家里又再把新做好的几十份装上了车,两人又赶着毛驴出去了。这一趟去的是南城门原先摆摊的那几条巷子,原先魏宜茂经常去那叫卖酱香饼,而且齐举人、陆举人也还在那儿呢。
总之这一下午,魏宜茂和赵丰年两人忙个不停,总算是将魏宜萱做出来的红糖糍粑全都送完了。到了傍晚时分,就连阿灰都受不了了,耷拉着张长驴脸瞪着眼睛,死活不愿意走了。
最后魏宜茂和赵丰年只好下了车,拔了些野草皮先给阿灰吃,而后又去小李头那里买了一兜子新鲜豆饼喂给它。好一顿吃喝之后,阿灰来了点精神,这才消了气慢慢悠悠又撂开了驴蹄子,往家里走。
之后的几天,置办完了所有的年货之后,清扫了家里的每一处之后,魏老爹也放了假,大家伙都准备欢欢喜喜过大年了。
不仅仅是因为今年魏宜萱又重新回到了魏家,而且更更重要的是,这大半年来魏家赚了不少钱,发生了不少变化。
单说魏宜萱和魏宜芳住的那间屋子,本来姐妹俩挤在一张木床上,还是由几块木板拼接而成的。垫的也是一张硬邦邦的席子,盖的棉被也用了许多年,结了块早就不暖和了。
一入了冬,魏宜萱就买了四床五六斤重的棉花被子。这新弹出来的棉花被,晒过之后又蓬松又厚实。原先那床板也拆了当作柴火烧了,现在新打了两张床,都是又宽又大的,分别放在屋子的两头。
以前姐妹两人共用一个箱笼,一张梳妆桌。但其实这间屋子还挺宽敞的,魏宜萱又让聂大叔打了一个直立的大衣柜,又买了一张新的梳妆桌。这样以后两人的衣裳、首饰等等东西都可以各自收起来,再也不用混在一起放着了。
还有魏宜茂那个屋子,就是主屋的西厢房的那一间,里头就只有他的一张小床,其余的全是家里的杂物。什么不用的木盆木桶、从前的一些旧衣裳旧鞋子,还有魏宜茂舍不得扔的几件玩具。放的东西乱糟糟的,简直就是在杂物堆里睡觉一样。
后来得了闲,魏老爹和他一起收拾了好多不要的玩意都给扔了,其余的都买了新的箱笼、架子给摆起来。那一张崭新的博古架靠着墙,上面摆了不老少魏宜茂买的小玩意,各种陀螺、磨合乐、弹弓,都有自己的空格给摆起来,倒显得这间屋子怪别致的。
许多东西都是一点一点换新和添置的,并不是某一天就完全布置好的。起初没什么感觉,但是最后进了屋子谁都能察觉,变得不一样了。
魏宜茂说:“这买了新的家具,连整个家都变得了。”
晚上一家子在一起厨房烤火,魏宜萱蹲在一边清点今儿买回来的年货齐不齐全,魏阿娘听了魏宜茂的话,说道:“不是因为买了新东西,而是因为精气神。”
魏宜茂不懂,“人才有精气神呀?”
“正是因为人有精气神,所以这个家的气才不一样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又和气又上进,所以才觉得这整个家都连带着不一样了。
魏老爹和魏宜芳在一旁点头,今年的这个年明显能感觉到,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更惬意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