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非凡小说 > 神武大将军实录 > 第6章 第 6 章

第6章 第 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咳,其实,你可以看开一点。“萧安纯在忠君和忠友中短暂的思考了一下,觉得半路出家的女帝实在没什么可忠于的地方,他站盛泊兴。”左右都是杀头的罪,判的更重点怎么样?或者你来我离州,做我的将军?“

……好家伙,离州转眼就姓了萧,大禹如今简直处处漏风。

“再说。” 盛泊兴极其敷衍,一听就是拿他当个屁随便放了,萧安纯还想再争取一下,许将打断了他们俩,“有人。”

!!!萧安纯!!!

进来的是小二,把菜和酒端上来……萧安纯一路都很紧张,生怕被发现自己谋反的新身份。小二走了后他还探头探脑的出去张望一阵,回来说“放心,安全。” “神经病。” 盛泊兴白他一眼。“这叫小心谨慎,你懂个屁!我们在谋反欸!”

……

宋景行说要带李审见世面,李审开始不信,觉得一个酸书生能带他见多大的世面?他没想到当代书生竟然这么有钱!

宋景行挥金如土的订了钟鼓楼旁金盛酒楼的天字号上房,要了该店最贵的菜,点了最贵的酒,还叫了美女在旁边吹拉弹唱 …… 感情之前您一路榨菜馒头是装的是吗?

李审觉得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极大洗涤,在香薰和酒气之中不自觉的也装模作样起来。宋景行给他换了件衣裳还给他扎了个发髻,打扮的像个小公子。

“老师,那咱们接下来干什么啊?” 吃人嘴短李审连语气都温和起来了,宋景行很满意,“你有什么想做的吗?这里是王都,当世最繁华的地方,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和我提。” “我……” 李审其实没什么想法,在女墙上出卖宋景行总让李审觉得自己在人格上低人一等,但他又不明白什么是人格,现阶段李审还是很想在偷了宋景行钱之后和宋景行分道扬镳, “我跟着老师就行,老师你呢?”

很奇怪,李审自己没什么要干的但他就莫名觉得他老师是要干点什么的,他娘让他逃到不打仗的鄢都,他来这儿避难。宋景行是来干什么的?也是避难吗?

“老师是来做官儿的。” “做什么官儿?” “兵部尚书吧,侍郎也行,最好是尚书。” 宋景行说的很轻松就好像他其实是皇帝一样……“可以吗?” “当然可以。”

李审觉得他老师在唬他,但宋景行说的太过理所当然,李审很想问问老师你究竟是哪位啊?

在金盛酒楼吃完了饭,宋景行又带李审游览鄢都,行程和路线是规划好的,宋景行还在旁边给李审讲历史故事……

“这里是苏阳河,十里苏阳千斤金,苏阳河是鄢都有名的烟花场。在景帝时期这条河是来往商船交易的重要河道,本来也不叫苏阳,叫酒曲运河。是洋帝在任时将这条河人工改道,截断运河使河流贯穿整个鄢都,由鄢都流入垓下州,滋养河岸两侧的居民……”

“垓下我知道!那地方洪水泛滥,可穷了,是因为苏阳河改道吗?” 李审本来是不喜欢有人在他耳边叨叨叨的,但宋景行讲话有种魔力让他不知不觉就听了一路。

“是,洋帝为使苏阳河贯穿鄢都,从上游引流把大霸的水灌入苏阳,又在下游疏导,联通苏阳和漠水,将鄢都最大的三条河水全部灌入垓下,致使垓下洪水多发,民不聊生……”

“那为什么不把河水改回来呢?垓下就在滁州旁边,它比滁州还穷!” 按照鄢都人的标准李审是土生土长的十恶不赦的滁州悍匪,但偶尔的时候李审身上总有种稚子般的善良单纯,“垓下的人把河水改回来啊,就任他们这么欺负?”

“没钱啊李审,当年改道苏阳,税收提升了近七成,改道后,一场洪水淹死了垓下五成以上的人,赈灾的款都拨不下来,洪水过后就是疫病,饥荒,垓下一州十二城,个个空城。谁又能顶着违逆的名头改道?”

……

“唉,垓下也穷,滁州也穷,蔺州也穷,这世上就没有富的地方……除了鄢都。”

大禹八州,蔺州靠近与胡部的边界线连年战乱使它几乎成了胡族的粮仓;滁州州民在中正帝时揭竿而起,个个为匪,土匪头子天天厮杀,缺粮少钱;垓下州漠水每月一倒灌月月洪水,连绵的群山既挡阻隔了从南边吹来的暖风又把倒灌的洪水拦住,致使垓下处处沼泽,是个连胡部都懒得攻打的地方。

宋景行带李审上船,准备借着暮色去听姑射的钟声。“有啊,鄢都背靠沣州、淇州,这两州是鄢都的钱袋子。尤其淇州,那里是商贾聚集之处,江东王沈君安,东海王卢宗明,南城花家……都是足可敌国的巨富。来的路上你也见到离洲了,近几年离州知州兴民业,利百姓,如今的离州也算安康。”

李审扒着船探出身子玩儿水,这种水乡景色滁州少有,他很新鲜,“他们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去打仗?把胡部赶出大禹啊。” 他好像对打仗有执念,一门儿心思的想把胡部赶走。

“姑射的晚钟天下闻名,你听说过没有?”宋景行对打仗一事一直讳莫如深,这时就利落的换了个话题。 “没有,姑射是哪儿啊?” 李审的袖口湿了,他坐回船上,伴着日光徐徐而落,他十五岁的心里第一次有点儿哀伤。

大禹这么大,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见过通明的苏阳河畔,没吃过天字一号的美酒美菜,他们甚至想象不到这样的生活。

在他的老家,每天不是这个寨子被灭就是那个寨子被灭,人们都生活在火里。垓下人把滁州当做天堂,滁州人又把蔺州当做天堂,他又凭什么能听见传说中姑射的钟声呢?

“姑射是一座道观,嗯,道姑观,《山海经》里说:卢其之山,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庄子》有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姑射,一说山名,一说美人,一说是冰雪之神。姑射观兴建于光武帝时,銮扶公主出嫁南蛮所建。公主笃信岐黄之术,又是名满鄢都的美人,公主嫁至南蛮后终其一生南蛮与大禹交好,所以有传言说,銮扶公主是姑射仙子所化。”

“銮扶公主出嫁后,她母亲,盛明降安皇后因为思念女儿,日日去姑射观参拜。此后百年姑射观香火不断,姑射晚钟被列为鄢都十景。因为是为公主出嫁所建,姑射只收道姑,祭拜的正是姑射仙子。” 怕赶不上姑射敲钟,宋景行给船家加钱,叫他快点儿。

“不过姑射观真正名震天下是在中正帝时,中正帝信奉佛法,拆观建庙,从龟兹国请来得道高僧,布道讲经。高僧在苏阳河上讲经,路过姑射观听闻钟声,于第二日参悟坐化,有言,钟声渡我,姑射钟声一时名传大禹,渡道渡佛。”

李审对这种怪力乱神的事一向信以为真,他跟在宋景行左右 “真的吗?这么神?” “真的,后来很多僧道都来此听钟,以求一线机缘。” 加了钱,船行的快,宋景行没让李审往外跑,让他坐在舱里。

“那老师你听过钟声吗?什么感觉?” “听过,是几年前了……初闻无所特别,此后数年间偶有想起却似有所悟。” 宋景行都这么说,李审对钟声更好奇了,“悟了什么老师你和我说说。” “每个人都不一样,你自己听,一会儿就到了。”

每个人都不一样!李审立马觉得自己也许就是那个命定之人,没准儿也能开悟!

越靠近姑射同行的船就越多,可见战乱也拦不住凡人对坐化的执念,气氛越来越严肃。宋景行带李审出了船舱,让他不要说话,“那就是姑射观。”

船停下时暮色四沉,和周围一起慕名而来的船中人一样,李审非常紧张。

姑射观是背对河岸的,这种角度只能看见它白色砖墙不免让人心生遗憾。宋景行让船家稍微靠进一点,李审仍没看出什么名头,觉得自己命中注定的机缘长得有点儿普通。

酉时敲钟,第一声钟响的时候李审没听清,第二声钟鸣也很轻,像随时要断气儿一样,李审大气不出等那么一瞬开悟……

钟敲九下,九九归真。当钟声最后终于一声儿追着一声儿,一声儿盖过一声儿时,李审觉得这钟声没什么特别的,只是萧条,而且沉重,像年迈的道姑,像将死的和尚。

到最后一声钟声完全褪去后很久才有船陆续离开,宋景行拍拍李审的肩膀 “怎么样?” 李审很想大彻大悟的说点儿什么,但是他不行……“就,一般吧。” 宋景行点头没说什么带李审回船舱。

“老师,那你现在听……有什么感觉吗?”李审很纠结自己没开悟这件事,想另觅出路,开悟老师的开悟。“往事如烟。”

“什么?”李审最讨厌宋景行故弄玄虚,装模作样的毛病,他觉得酸死了,他还不问了呢!

……

宋景行十六岁随师梅常侍入帝京鄢都,那时梅常侍已年过半百自然没精力也没时间带宋景行游山玩儿水。好在宋景行也无意玩乐,嗜书盛于享乐,来鄢都月余,除了国子监和梅府没去过什么地方。

盛泊兴听说这件事后就要拉宋景行出去玩儿。彼时,宋景行烦透了这位不学无术的混账小王爷,而盛泊兴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那阵子天天围着宋景行转,还创下了连着上了半个月学的壮举。

盛泊兴请宋景行去玩儿,连请了三次无果,第四次他干脆请到梅常侍面前,梅常侍很高兴宋景行交了新朋友欣然同意,让宋景行应了盛泊兴的约……

师命难违,宋景行臭着一张脸和盛泊兴出门,盛泊兴极不自知,带宋景行鄢都一日游。走的就是今天宋景行带李审走的路线,姑射观的钟声也是盛泊兴带宋景行听的。

那时候,盛泊兴一路上絮絮叨叨说了一箩筐野史怪谈,宋景行豪不意外的了解到盛小王爷博览群书览的是画本戏文。

听完钟声,盛泊兴洋洋得意的问他听出什么没有,那时,宋景行和现在的李审一样毫无想法,他很谦逊的摇头。然后盛泊兴就叫他凑近一点儿要传授他心得,那是宋景行第一次靠近盛泊兴……带着满满的求知欲,盛泊兴低头冲着他耳朵说话。

他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小教授,那天是我错了,你不要生气了好不好?普渡一下我吧,我以后肯定乖乖上学,认真写策论,好好听小教授的话,别生气了,原谅我吧……

末了,盛泊兴还冲宋景行耳朵里吹了口气……盛小王爷是什么人?是个敢和他亲爹刀枪相见,宁死不屈的伟人。竟然会向宋景行低头认错!宋景行自觉何德何能?

虽然弄不清盛泊兴为了什么但是宋景行很受用,想到几天里盛泊兴献的殷勤,他特矜持的点头,展示了一个教授的心胸,表示可以一笑泯恩仇。

于是,第二天盛泊兴没来上学……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