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非凡小说 > 从人到神 > 第40章 第五章鱼盐

第40章 第五章鱼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宵明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

烛光,人面蛇身,继风神而为首,后,众神离散。

——节选自《风神》宵明与烛光

鱼汛有时限,为了赶时间,众人并未将肥鱼切脍再抹盐,而是去鳞片后直接抹一层盐,再将鱼搬运到一艘腾出来专门运输的舟楫上。

舟楫载满鱼获后,驾驶舟楫的人便操舟回陆地,将鱼获交给陆地上留守的人,再回来继续运输,而陆地上留守的人会将肥鱼切脍抹盐制成鱼干,做为冬季的口粮。

每隔半日献便会重新飞天,查看鱼群轨迹变化,或寻找其它鱼群,不让舟楫失去鱼群的踪迹。

这并不难。

鱼群太丰富了,在高空中望去,广袤的海域尽是鱼脊,密密麻麻铺满海面,让人忍不住产生错觉,就算踩上去也如同踩在平地上——献自然不会真的踩上去,鱼群丰饶到背脊铺满海面,但鱼背并非平面,真踩上去只会沉入海中。

找到鱼群,观察与判断鱼群轨迹变化,献掏出大海螺做的号角吹出约定的音符,海上的渔船听到音符后根据音符传达的信息或调整舟楫的位置或调整舟楫的行进方向,跟上鱼群。

当上千艘舟楫都听到号角声转移后,献才重新落下,只偶尔飞上天查看有无大型海兽靠近,若有便通知渔船赶紧跑,查看有无舟楫失事,若有则通知周围的舟楫救人。

因着始终未与鱼群分开,渔网撒下没多久便可捞上满满一网鱼,重新撒网,在再次捞上前加工鱼获,根本没有休息时间。

舟楫上的大人们迅速无师自通两班倒,将舟楫上的大人分成两队,一队白天睡觉晚上捕鱼,一队白天捕鱼晚上睡觉,昼夜捕鱼,整个鱼汛都不打算上岸休息。

第一场雪落下时,众部落需要回去收集冰雪保存鱼获,这才结束秋季捕鱼。

一起捕鱼的部落清点收获,惊喜的发现这一次鱼汛的收获比过去一年甚至两年鱼汛的收获加起来还多,更欣喜的是,出海遇到大型海兽与风浪发生船难的伤亡只有过去的三分之一。

母鲤欢喜且笃定的告诉献。“这个冬季不会有部落冲突。”

这一次的收获别说过冬,吃到明年开春都足够。

献讶异:“这么点鱼获就够?”

母鲤:“....汝对鱼获量是否有误解?”

献解释道:“这些鱼获都不够大河上游的合作部落群一月之食。”

不过大河上游也没这么多鱼,大河也有鱼汛,有鱼群,但鱼海里的鱼汛鱼群规模一比,俨然沟渠与汪洋。

母鲤思考片刻,问:“汝说的合作部落群有多少人?”

“吾离开时大概六百二十千。”

母鲤道:“日旸之地的人未必超过三百千。”

献道:“人真少。”

母鲤无语:“....”咱俩到底谁是原住民?你说这话前要不要看看日旸之地是什么好地方?到处盐碱地,时有海侵,怎么与安稳的大河上游比?

献又道:“既然鱼获够吃那么久,这个冬季是否可以煮更多盐,待开春后,吾沿着大河逆流而上,寻找合作部落群,用盐易粮?鱼获虽丰,但有季节性,且不够果腹。”

鱼肉很好吃,但只吃鱼也吃不饱。

母鲤赞同点头。“春季鱼汛结束后诸部落用不到舟楫,吾可帮汝收集诸部落的舟运盐,但汝需在秋季鱼汛结束前回来,不能耽误诸部秋季捕鱼。”

献点头,并补充道:“盐也要收集,越多越美。”

母鲤道:“这个易,经过秋季鱼汛,汝名会传至整个日旸之地,冬季时必定会有许多部落来寻汝,汝可与趁机同他们说寻找大河上游的合作部落群,以盐易粮之事,让他们冬季煮盐时多煮一些,春季鱼汛结束时交给汝。”

挨个找每个部落沟通太麻烦了,日旸之地人虽然少,但面积一点都不小。

与其上门去找人,不如坐等别人来找自己。

献有些担心:“他们可会愿意?”

煮盐不是借舟楫,舟楫借了就借了,及时归还即可,而煮盐不一样,一个部落能吃的盐就那么点,多了吃不完,但煮盐的人力成本一点都不低。

煮盐需要消耗大量陶器、燃料,燃料需要伐木,一船盐的人力比造十条船只多不少。

对任何一个部落而言,每一分人力都很珍贵,容不得一丝浪费。

“以前不会,但如今汝可让众人捕更多鱼获,食物足,部落自然可以挤出一些人力多煮些盐。”就算卖不掉,对诸部落也不是问题,盐的保质期长,今年吃不完明年接着吃,迟早吃完,不会造成浪费。

充裕的食物对日旸之地局势起到的作用可谓立竿见影,过去每个冬季整个日旸之地都是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景像,这一次的冬季却没有。

离得近的部落忙着储存冰雪与煮盐,保存鱼肉。

离得远的部落一开始也准备上演最近几年的传统节目,但原始部落有换亲的传统,随便一个部落都与千里之内甚至千里之外的部落都有血缘关系,甚至千里之内的部落血缘非常近。因而在食物充裕时,比起打打杀杀,大家还是更乐意按更古老的传统解决冲突。

既然你们食物不够,那就让一部分人口来我这吃饭,等冬季结束再回去。

能不打打杀杀是最好的,虽然大家对吃人都没心理障碍,但打打杀杀的成本太高,一不留神就惊喜的发现死亡率超过了出生率。

在血亲部落吃饭时自然会了解到血亲部落的鱼肉是从哪来的。

一整个冬季不断有远方部落的人来海边营地造访,献来者不拒,用热腾腾的鱼汤招待每一个客人,许诺开春后的春季鱼汛大家可以一起捕鱼。

一碗鱼汤落肚,献又说起大河上游有很多部落,那些部落有余粮但缺盐,等春季鱼汛结束,自己准备去沿着大河逆流而上寻找它们,以盐易粮,询问客人有没有意向参与。

客人的答复很统一,煮盐需要耗费很多人力,自己无法拍板,需要回去与部落所有大人一起商议。

献对此也很理解,也很确定,除非春季鱼汛大丰收,否则这些部落就算现在答应了,也一定会食言,因而善解人意的表示自己愿意等待。

尽管没有明确答应参与以盐易粮的事,但在部落停留的日子,客人们都没闲着,帮着部落制造石器、骨器、伐木,收集柴草,煮盐,让营地建设进度跟长了翅膀似的飞快。

到冬季结束时,在来来往往的客人们帮助下,营地中已砌起三座陶窑,十五座窖穴,柴草堆积如山,盐更是攒了两千斗。

春季初至,众多部落顶着料峭春寒出门翻地,为春耕做准备。

海边营地没这个需求,海边滩涂与盐碱地就算神人来了也种不出东西,海边营地讨论了下,干脆让一部分大人出海捕鱼。海里在鱼汛时鱼群众多,但不代表非鱼汛时间就没有鱼群。

非鱼汛时的鱼群规模不大,献找得很困难,忙活十数日的收获还没秋季鱼汛时一日收获多,将献气得不轻。

时间差不多时,献不得不回去陆地同其它部落的舟楫汇合,却在上岸时发现海边营地热火朝天,人山人海。

粗粗一扫,只能估算营地里活动的人不下千人。

献一边往里挤一边同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打招呼,了解到这些人为了捕鱼时方便,都跑海边营地来汇合。

上百个部落的捕鱼队,至少两万人涌入,营地这一片都形成集了,献甚至眼尖的看到不少部落在商议换亲,等春季鱼汛结束,谁去谁的部落。

献找到霄时,霄与母鲤在一起,拿着牍在书写什么,看到献,霄潸然泪下。“汝可算回来了。”

献笑问:“谁欺负霄了?哭得这么惨?”

霄伸出自己颤抖的爪子。

献瞧着霄的爪子。“汝的手怎么抖得跟老人手似的?”

霄抹着眼泪道:“都怪汝,让吾将众人带来的人、舟、盐数都写下来,吾手都快废了。”

六条手臂三条手臂拿着牍,三条手臂拿着树枝书写的母鲤解释道:“来了三百一十七个部落的捕鱼队,带来盐少则十数斗,多则百十斗,目前合计一十三千七百一十一斗,人少则三五十,多则两三百,目前合计....”

母鲤卡住,霄补充道:“合计二十四千三百零七人,舟楫少则一二,多则二三十,目前合计两千七百九十三条。”

“这么多,辛苦霄了,吾给汝按按。”献心疼的给霄的手指按摩。“苦了霄。”

母鲤示意自己的六条手臂。

献忙道:“吾一会也给汝按。”

得到安慰,霄的心情好了许多,同献说起这段时间的问题。“人来得太多,食物根本不够吃,幸好众人自己带了口粮才没生乱,但住处完全不够,众人都住在舟上。”

再怎么构思与建设聚落,也没人会在这个时代建设一座可以容纳上万人的聚落,即便是经常修工程的拂晓也没这个需求,给工程队搭棚子,棚子够一两千人住一两个月就行。

献自己也没想到,何况霄。

献道:“下次鱼汛前用燃料搭些草棚,等人走了再拆了当燃料。”

给两只笔工按摩了手指,献也了解清楚来的部落分别是哪些部落,不同部落关系如何,果断根据部落关系的不同,以鱼群范围很广,捕鱼队挤一块鱼群会跑光为由将捕鱼队分成若干大队,一支队伍负责一块区域。

母鲤瞧着献的安排,忍不住问:“汝这做法真的不会让他们打起来?”

献的安排不是让关系好的部落一起捕鱼,而是让关系不好的部落混在一起,再掺一部分与两边都关系好的中间部落,怎么看怎么唯恐天下不乱。

献道:“鱼汛关系到部落未来数月的食物,就算看彼此不顺眼也不会在此时打起来,何况我还放了与他们关系都好的部落以防万一。”

这世上不可能有人拿食物开玩笑,母鲤被说服了,但仍不解:“如此做是为何?”

献答:“改善关系,共同劳动有益培养感情,让他们以后再打起来时可以谈谈感情。”

这是她在大河上游时修建水利时发现的,一起挖同一条水渠同一座仓库的工程队即便来自天南海北也会建立起不错的关系。

母鲤狐疑。“会有用?”

不是她说,日旸之地的诸部打了不是一两个春秋,多多少少都有血仇,就算都是她直系后代的部落也不妨碍相杀。

献答:“没用也好过什么都不做。”

将众多捕鱼队如何合作安排好,献带着浩浩荡荡的船队一同出海。

有上次秋季鱼汛的经验,这一次献做得更得心应手,唯一的问题是这次的舟楫实在太多,分布在海上后的面积也极广,即便是牛角号的声音也无法传播至整片海域,以至于献为了调度舟楫不得不满场飞。

体力耗尽才能落到舟楫上休息,体力一恢复便需立刻飞上天,整个鱼汛期献都没摸一回鱼,净在天上飞,鱼汛结束时,献感觉自己翅膀都抽筋了——尽管她的翅膀不像正常鸟类的翅膀,更像一种介于虚实之间的事物,有没有筋都是问题。

值得安慰的是,虽然在一块捕鱼的队友与自己大概率有仇,但没人为此打起来,一起劳动确实有助于改善关系。当然,也可能是都专注捕鱼获取更多食物,仇恨的分量并未压过吃饭的分量,但没打起来就是好事。

鱼汛结束,诸部落各回各家忙着加工收获满满的鱼获与春耕,用不着舟楫,到秋季鱼汛前都用不着舟楫,很愿意将舟楫借给献用。

献也不耽搁,带着海边部落的四十二人并母鲤部落支援的三十一人带着十五条满载盐罐的独木舟沿着大河逆流而上。

舟队在日旸之地的范围中,每隔一段距离就会遇到认识或不认识的部落,获取补给,然至岱山以西后,遇到的部落越来越少,越往西越少。

这片广袤的大平原受到海侵与大河漫流的双重影响,遍地沼泽与森林,对智慧生物十二分不友善。

坐在舟楫上行驶在河面,抬头可以看到远处啃食草木枝叶的巨兽,低头可以看到河里成群的鼍,偶尔还有一些大如舟楫的大鱼来凑热闹。

反正过了岱山后,众人便感觉这一趟出远门是专门来猎鼍与大鱼的,一天至少半天是在杀鼍杀鱼,难得见到一个智慧生物时,感动得涕泪横流,再不见到人,他们都要怀疑整个世界是否只剩下他们。

大平原没有岱山那样的地标,天上的星辰只能判断方向,无法判断大概范围,走在大平原上不论往哪个方向看都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